在创业路上实现人生价值——记我校校友、北京利百加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岳吉凯
“让梦想引领自己,生命的空间便无边无界;不要甘于现状,让探索、突破成为生活的主旋律;要把成功和失败都当作收获,这样的人生时时处处才精彩……”在我校外语系举办的创业面对面报告会上,北京利百加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、我校外语系2004届毕业生岳吉凯侃侃而谈,博得阵阵掌声。殊不知,这位80后创业明星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辛勤的耕耘,从白手起家到如今拥有3家公司,他付出了比同龄人多几倍的努力。
岳吉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,14岁时母亲撒手人寰,父亲一个人抚养姐弟3个,生活非常艰辛。那时,他就暗下决心,一定要用知识改变贫穷的命运。他刻苦学习,于200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校外语系。“刚上大学时的学费几乎都是父亲借来的,每月的生活费也只有100元,我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上学的费用。”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,他同时做着3份家教,不论严寒酷暑,从未间断。大学的第一个暑假,别的同学纷纷回家与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,而他则留在学校做家教赚取下一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。有一天特别热,气温接近40度,午后的太阳像个大火球,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,柏油路面都被晒软了,他顶着烈日骑车到滨南采油厂家属院去做家教。等他做完这份家教时,天却下起了倾盆大雨,然而,他没有停歇,冒着大雨赶往下一个家教地点。尽管兼职占去了不少宝贵的学习时间,但是,他的成绩一直很优异,多次获得国家奖助学金。“现在回过头来看,大学生活虽然很辛苦,却是如此地美好而充实,正是这段经历培养了我特别能吃苦耐劳和不甘人后的性格。”岳吉凯笑着说。
2004年毕业后,凭着扎实的英语功底,岳吉凯被北京世纪远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聘用,从事针对英国签证业务的翻译工作。因为业务能力强,他很快就成为了公司的骨干。可是,不安分的他在工作2年后产生了换行从事英语导游的想法,但由于对北京的地理情况不是很熟悉,结果考试名落孙山,这让一向自信的他倍受打击。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学会在逆境中激励自己并快速成长是个人品质的真正体现。”不服输的他就像那看似不起眼的小草,有着一股子韧劲。他慢慢从失落的沼泽中爬到岸边,认真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,在不断的琢磨与反思中他逐渐认识到,自己从事的签证翻译工作就很有市场潜力,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?他很快振作了起来,一边继续留在原单位积累经验,一边在业余时间里反复观看有关创业的节目和阅读相关的书籍。“几乎看遍了‘CCTV赢在中国’2006-2008年3个赛季的所有视频资料,每次看完后都心潮澎湃,浑身充满干劲,自主创业的想法越来越强烈。”2009年底,他向YBC北京办公室提交了创业基金和贷款支持的申请,得到了一对一扶持。这不但给予了他资金上的巨大帮助,更坚定了他创业的信心。2010年 3月,他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—北京利百加文化交流有限公司。“虽然公司刚成立时只有3个人,自己既当老板又当员工,办公场所是一家咖啡店内一个五六平方米的角落,但是我很高兴,终于在北京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。”岳吉凯兴奋地说。
“如何在行业内快速站稳脚跟是公司成立初期面临的最大问题。我的秘诀是用实力和服务说话。”岳吉凯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。公司成立不久,一位有两次拒签史的申请人找到了他。面对这个烫手的山芋他没有胆怯,那些天,他反复仔细研究申请人的材料和两次拒签信,向申请人了解相关情况,终于找出了症结所在。他打破申请清单上的签证材料常规,创造性地给申请人提出了大量建议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两周后申请人终于如愿以偿获得英国探亲签证。他细致缜密的做事态度和丰富的行业经验,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这位申请人成了利百加的“活广告”,逢人便宣传岳吉凯公司“点石成金”的专业能力。他的公司就这样一件一件地积累成功案例,在业界逐渐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,不仅申请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慕名而来找他咨询,就连同行也经常把难以处理的单子转手给他来做,成为圈内专接“疑难案症”签证案例的“大户”。仅去年一年他的公司就办理了100多份签证,成功率高达99.9%。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,公司办公场地搬到了朝阳门比较好的地段,办公环境也大为改善。除继续签证业务外,他又与英国阿贝学院合作,作为阿贝学院在北京的招生代理商,从事留学服务。如今,公司规模不断扩大,开设了2家分公司,公司正按照他的规划,沿着成功的轨道健康迅速地行进。“岳吉凯是一个颇具潜质的创业者。多年英国签证翻译工作积累起的丰富行业经验,以及吃苦耐劳、坚忍不拔的创业意志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。”他的创业指导老师东森校园CEO温智铭这样评价道。
实现了从打工仔到老板华丽转身的岳吉凯,从未忘记过回报社会,他积极参加公益活动,热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当他得知我校外语系2010级学生李颖自幼父母双亡,生活困难时,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,资助了她一年的生活费和学费4800元。他说:“是滨州学院给了我知识和关爱,才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,我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尽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完成学业。”除了经济资助外,他还给贫困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。公司的实习生陈金是一名孤儿,岳吉凯手把手地教他熟悉业务,使他顺利适应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,还经常找他谈心,用自身的经历激励他自强不息。不久前,他积极响应北京团市委的号召,走进少管所,帮助解决折翼天使们的就业问题。“我觉得企业不仅仅要创造利润,还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。”时时不忘反哺社会的岳吉凯如是说。
多年的创业历程,岳吉凯深有感悟:创业要有冲劲,更要有韧劲。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,他不主张一股脑儿扎进创业大潮中:“大学生创业,首先要积累经验,提升能力,最后才是寻找资金。”岳吉凯用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,证明了努力和拼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途径。